保險的作用,就是為了【保障】,不是用來『賺錢』。但是在台灣,金融家為了向台灣的大眾【吸金】,騙大家用【儲蓄】保險的概念,讓大家把辛苦賺來的收入的一部份,放進保險公司的口袋中,讓保險公司拿去買地買房子。

現在保險公司手上有高達2.96兆,卻捨不得給保戶41萬的保單分紅,你就知道【保險是很不可靠】的退休商品,因為發放錢給你的標準,是由保險公司來決定。

 

大家都說:【在台灣,銀行和保險公司,政府絕對不會讓他倒!】那是在兩岸不穩定的時期,也是在世界混亂的年代。現在已經沒有這個條件了,【將來】會更和諧,所以經濟問題,政府不會用政治問題作處理,也就是銀行或是保險公司出現有如2008年金融海嘯的危機,政府可能沒有能力去處理,最後採取【放給他倒】的策略。

 

【公司透過倒閉,就可以賴帳】,問題就解決了。你看到雷曼兄弟連動債的受害者,2009那一年常常上街頭抗議,有人會去理他們嗎??只要半年就不會有人記得這件事了,因為這些可憐的【退休族投資人】,總是不能天天上街頭,得要找到「下一個有收入的工作」來養活自己和家人。看誰撐的久?

 

面對退休的經濟計畫,用什麼商品或是方式,只有適合自己的個性都可以。但是要記住:【要能隨時把本金拿回來】的商品。

 

是連動債,有【鎖定好幾年不能領出】,不能用。像是保險單,除非死亡或是殘廢才能領回,若是有分期領回的,又要好幾十年後,才能把過去20年繳出的保費拿回來,這時候才開始領利息,超過30年~40年時間,你要祈禱保險公司不要倒,活是還有錢能發給你,最重要的是:【接手經營的後代】還算有出息,也能好好經營,讓保險公司有賺錢,這樣保戶才能「持續領回小額的金錢」。

 

隨時能要求拿回本金,而且不會損失太多的商品,才是可以考慮的。

以下兩則保險的新聞,讓大家對照參考一下。


保險公司有錢2.96兆就去買地,但是保戶要求分紅
41萬,卻是不願意給。但是保險公司的買地買房和投資的錢,是過去40多年,不斷向台灣每一個保戶收取來的,放在保險公司不准動【至少20年】。所以你是為自己做退休準備,或是想給後代一筆金錢,但是到了最後,卻是把錢交給保險公司,幫這些金融家族為他們的孩子做好更好的準備。

----------------------------------------------------------------------------------------

 

40萬保險紅利縮水 20年到期剩1萬多

 

作者: 段楚禎 | 卡優新聞網 – 2012年3月15日 上午5:44

40萬保險紅利縮水 20年到期剩1萬多

  保險兼存錢,不少人會以這種理財方式獲得保障及投資,不過台北市一位莊先生買了國泰萬代福211終身壽險,卻是虧很大。該保單強調終身分紅、第20年可領回紅利41萬多元,但實際上20年過後卻縮水成1萬3千多元,國泰人壽則揚言歡迎消費者提告。

  莊先生在民國80年8月20日,透過好友業務員胡小姐推薦購買萬代福終身壽險,並且在100年繳費期滿68萬多元的保險費,依當時的保單內容,期滿除了可以領取祝壽金60萬元,應該還有41萬多元的紅利金,但實際領回,國泰人壽提供的紅利明細,卻只有1萬3千多元,讓莊先生大感疑惑。

  陳情人莊先生表示,當時保單上的利率是9.75,20年後只剩1.65,這種利息不如存銀行,根本就是遇上詐騙集團。向國泰人壽申訴時,對方態度傲慢,只表示願意多付2萬元的利息,要不然就是對簿公堂,揚言有本事就提告,還說也是有告贏的機會。

  國泰人壽則是強調,「保單所載利率只能作為參考實際領回要以現階段的公告利率計算。」也就是把紅利縮水全推給利率降低,而莊先生拿出當時申購的保單,白紙黑字明明白白寫著紅利為416,469元,20年後卻只剩13,883元。

  莊先生透過台北市消保官、財政局、行政院金管會,先後與國泰人壽進行5、6次協商無效。台北市消保官張雅雯表示,今(101)年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正式成立,建議消費者透過專業管道申訴,也提醒消費者,在購買保險時,應考量實際需求,切勿聽信業務員的片面說詞。

  台北市議員張茂楠痛批財團不厚道,認為國泰人壽「吃人夠夠,吃保險費不吐紅利」。利率隨市場波動,20年來大幅縮水,保單條件一面倒向壽險公司,消費者落入陷阱而不自知,莊先生預備留給孩子的教育金就這麼不翼而飛,一點保障也沒有。

 

 

 

 

國泰金總座李長庚:壽險買素地開發 應鬆綁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聯合報系/udndata.com) 2012-03-21  08:20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昨(20)日表示,金管會限制保險公司購買素地,等於限制長期資金參與開發幫助地方繁榮。他建議,如果保險公司購買素地後,是商業用途開發,而不是為了蓋住宅,應可適度鬆綁。

126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昨(20)日表示,金管會限制保險公司購買素地,等於限制長期資金參與開發幫助地方繁榮。他建議,如果保險公司購買素地後,是商業用途開發,而不是為了蓋住宅,應可適度鬆綁。

為了打炒房,金管會去年初祭出限制保險公司買素地的控管措施,實施一年後,李長庚率先「發難」,指出此政策應該檢討。他表示,支持政府追求住宅正義,但不應限制長期資金的運用。

目前國泰金旗下不動產投資金額是1,585億元,占可運用資金的5.4%。李長庚表示,主管機關不希望保險公司買素地,國壽不動產投資受到很多限制。如能鬆綁,投資金額可拉到可運用資金的10%

國壽可運用資金共2.96兆元來算,不動產投資金額可達近3,000億元,比現在多出一倍。

金管會去年初規定,保險公司若購買素地,必須加重自有資本計提,且兩年內必須即時利用並有收益。這項規定,被視為金管會打擊保險業養地的緊箍咒。

這項規定發布後,遠雄人壽、台灣人壽原本購置素地的計畫,都緊急喊停。新規定實施一年,沒有保險公司買進素地案例。

國泰、新光、遠雄、宏泰、全球等壽險公司都曾買素地開發,壽險業者指出,報酬率最好可達8%,遠高於目前北市租金收益率約2%~2.5%

國泰金昨天舉行法人說明會,由李長庚主持。法人關心國泰人壽不動產投資策略,李長庚表示,過去都是只買不賣,現在注重資產活化,核心不動產絕不會出售,但有些大樓已買30年,折舊攤達一定程度,可採都市更新或出售。

李長庚話鋒一轉,提到金管會限制保險業買素地的政策。他說,他支持政府追求住宅正義,但保險公司買素地後開發為商業用途,與住宅並無直接關係,反而對當地商業繁榮有正面效果。

李長庚說,金管會限制保險公司買素地,又要求要即時開發,等於叫保險公司不要買。社會長期要繁榮,需要很多房地產商業機制、設施的投資。他希望打炒房政策,不要影響商業繁榮,限制長期資金挹注在不動產開發,很可惜。

李長庚過去也曾趁召開法說會時,向主管機關提出政策建言。去年初他建議主管機關應允許保險業提存外匯變動準備金來取代避險,去年底,金管會決定參採這項建議。李長庚昨天特地在法說會上感謝金管會主委陳裕璋、保險局長黃天牧。

【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針對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呼籲金管會檢討限制保險業購買素地的政策,保險局副局長陳開元昨(20)日指出,目前內部並未討論此案,保險業買素地,應該要嚴格檢視,也要有即時收益。

陳開元指出,保險公司買素地,若希望排除RBC問題,必須是公共建設與專案投資才行,這部分必須先報請金管會核准。

他表示,金管會要求保險公司買進素地,不論是為了商業開發或住宅用途,都必須依照規定,計算資本適足率(RBC)時,風險係數要加計30%

依金管會規定,保險公司買進素地,除須增加自有資本計提外,另要求標的須是附有建造執照、且可立即開發的土地,並於取得六個月內開工。

【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凡老百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